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白嫩少妇激情无码-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

株洲高新區創新成果轉化系列報道(一)高能級平臺賦能 “新”潮澎湃
2025-01-03 11:33:24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 編輯:謝曉強 | 作者:楊如          瀏覽量:19346

開欄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株洲高新區作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主陣地,重視創新成果轉化這個關鍵環節,不斷健全全過程多元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產業創新生態,推動更多“科研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即日起,《株洲日報》聯合株洲高新區雙創中心推出《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系列報道,從平臺建設、項目招引、創新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展示創新成果轉化成效,敬請關注。

一座座高能級創新平臺加速集聚,一個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家家企業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當前,株洲高新區正向“新”奮進、向“高”攀登,創新熱潮持續涌動,創新生態逐步形成,新興產業加速涌現,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作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主陣地,株洲高新區立足科創資源優勢,持續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協同創新平臺

新興產業加速涌現

走進株洲高新區雙創示范園,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一個個創新平臺和基地星羅棋布。

今年9月19日,天元智能科學研究院成立,這標志著株洲在人工智能領域走出堅實步伐。這所由株洲市、株洲高新區與中車株洲所三方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重點聚焦AI+工業、AI+文化等領域,目前已啟動多個項目。

天元智能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彧弋說:“在工業領域,我們開展基于神經網絡的高溫燒結爐溫度估計研究,旨在通過數據清理與模型搭建,降低生產成本;在機器人業務方面,我們正在探索具身智能的應用,計劃在醫療、陶瓷等領域開展調研與技術研究;AI+工業軟件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推進;在文化領域,利用生成式AI技術自動生成視頻內容,已與多家創作者團隊合作,推動株洲文旅等項目的宣傳。”

為促進人工智能的普及與應用,該研究院正在推進多層次的培訓,與高校及企業合作培養人才,推動AI技術的落地,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實踐路徑,為創新成果轉化提供支撐。

除了天元智能科學研究院,在株洲高新區,政府、企業及科研院所間的協同創新平臺還有很多。

今年9月,湖南國磁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磁動力系統創新中心,成功通過湖南省工信廳的驗收評審,獲批認定為湖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磁動力系統),這是2024年度全省唯一綜合性制造業創新中心。

這個成立才2年的協同創新平臺,憑借產業鏈優勢,靈活的制度和運營方式,在創新領域步履不停。它的目標很明確:主攻科技創新、前瞻性技術培育,朝著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目標邁進,爭做行業引領者。

“我們中心是一個制度靈活的創新聯合體,充分鏈接行業創新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劍橋大學博士、磁動力系統創新中心主任、國磁動力總經理蔣煜東介紹,我們正在建設創新聯盟,去解決單個創新主體難以解決的卡點痛點。創新中心搭建的磁動力系統產業聯盟,目前成員數量已有160余家。

當前,該中心正在聯合市產投集團等單位,打造基于液氫先進電驅聯合實驗室。“未來將會打造基于液氫產業的前沿科技園,將新能源和新驅動系統結合起來。”蔣煜東說。

天元智能科學研究院、磁動力系統創新中心只是株洲高新區眾多創新平臺的一個縮影,它們驅動新興產業、前瞻技術加速跑。

成果轉化平臺

加速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株洲高新區有多重視創新成果轉化?

從其與高校共建大學科技園,與投資公司共建平臺、中試基地的速度、數量、質量便可見一斑。

為推動更多“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株洲高新區與湖南工業大學共建大學科技園,校地雙方高位推動科創公共服務中心、軌道交通自動化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目前已有易儲科技、飛潤等20余個高校科研項目入園轉化。

易儲科技憑借標準化、高能效的儲能產品及服務方案,發展勢頭強勁。“光儲一體化裝置,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0%。”易儲科技創始人、湖南工業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副教授黎朝暉博士說,通過儲能、光伏裝置,在易儲EMS的管理下,調節電能,減少高峰用電量,提升光伏消納率,讓光伏電的價值提升3至4倍,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至每度電0.7元。

“力爭每年轉化科技成果30項以上,引進創新創業團隊20個以上……”株洲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把大學科技園打造成高校成果轉化“首站”、區域創新創業“核心孵化園”和新興產業“策源地”。

中試基地,是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重要一環,能有力服務創新成果轉化、新質生產力培育。

株洲高新區積極引入高端創新資源,與興湘集團共同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及中試基地,導入中南大學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科技成果。興湘資本與高科產投配套組建2億元規模的成果轉化基金,圍繞中南大學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科技成果,推動政產學研金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中南大學低碳、高溫合金等項目已落地,還有10余個科技成果正在對接。”平臺負責人說,低碳項目主要依托中南大學低碳及有色冶金領域博士研發團隊及國家級工程中心平臺,開展電化學碳捕集技術融合冶金技術研發及工程化應用;高溫合金項目能解決高性能高溫合金“卡脖子”問題,實現高溫合金材料市場化應用。

此外,株洲高新區還聯合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共建產業創新聯合體,加速高校成果轉化,加強產學研合作。

公共服務平臺

打造“無邊界”開放共享創新生態

共享時代,萬物皆可共享。現在,這股共享之風也刮到了科技領域。株洲高新區率先搭建科研設備共享平臺,將共享概念引入到產業領域。

今年下半年,該平臺提速發展,上線設備從592臺躍升至1146臺,總價值超10億元。平臺工作人員說:“在立足本地產業的基礎上,平臺設備供需方逐步由天元區拓展到石峰、蘆淞、荷塘、經開區等,服務范圍覆蓋全市。”

同時,平臺已與上海挪亞檢測、杭州研趣信息等專業機構,建立常態化信息對接服務機制;上線湖南稀土院檢測中心、廣州力賽計量檢測等單位關鍵設備,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交流等方式,推進市內企業低成本、高效率對接使用國內領先的研發檢測設備,實現設備共享經濟跨區域協同發展。

“為了集聚創新資源,加速成果轉化,我們努力搭平臺、建基地,目前全區已建成各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00多家。”株洲高新區雙創中心負責人魯賢君說,這些創新平臺有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謝曉強

初審:謝曉強   二審:陳婉玲   終審:吳丹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